6月7日,邵阳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医院干部职工到大祥区人民法院进行危险驾驶现场庭审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医院干部职工法纪意识。
自清廉医院建设开展以来,邵阳市妇幼保健院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将清廉医院建设与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紧密结合,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推进清廉医院建设走深走实。2022年,该院获全省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医保病人住院均次费用逐年下降,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36.67%、18.75%。今年2月,该院成为“市级清廉单元样本培树点”。
党建引领,切实抓好清廉建设
清廉医院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迫切需要。
落实各级责任,凝聚团队组织的“战斗力”。该院召开了党委专题会议,制定清廉医院实施方案,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建设清廉医院工作领导小组,以医院党委为龙头,带领医院各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廉洁从业责任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和决不违规收受红包礼金承诺书。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全院上下工作合力,实现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在实践中,该院以“廉洁教育”与“警示教育”为主要载体,通过“誓、听、看、签、写、谈”的形式,开展医务人员廉洁宣誓、廉洁讲堂、廉政谈话、廉洁寄语和廉洁家书等廉洁从业系列活动;扎实组织政治学习,落实党委会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支部主题党日和业务学习第一廉政学习制度;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市委约法三章等相关纪律规定的学习,提高全院职工遵纪守法意识。
提升理论素养,形成清正廉明的“内驱力”。通过开展组织全院职工观看《心意》等正面教育片和《零容忍》《医鉴》《初心迷失》警示教育片;参观邵阳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等清廉文化教育基地;组织班子成员和重点岗位负责人现场旁听新邵法院朱某龙受贿案庭审以及清廉微党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全院医务工作者常学常新、常悟常进。
健全机制,全面规范权力运行
“我承诺将守法守规、诚信经营,友好合作,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坚决执行廉洁购销规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今年4月,在该院召开的2023年度廉洁购销集体约谈会上,药品、耗材、设备等供应商代表纷纷签订并递交《廉洁购销承诺书》,医院采购部门做出的廉洁承诺,进一步从思想上杜绝廉政风险发生,这也是该院全面建设清廉医院的生动实践。
清乃行医之本,廉为立院之基。针对“清廉医院”建设的难点痛点,该院聚焦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持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出差审批、廉政意见回复、红包礼金退回上交登记管理、销售代表拜访和救护车管理等制度,修订财务会审、药品采购管理、进修学习、内部审计和基建工程、设备物资服务等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程序,三重一大事项及时向驻委纪检监察组报告,邀请会议监督和备案监督。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总览图和“两单”“两图”,实行精准分级管理,防控廉政风险。
针对医院检验数量大、物资和药品管理程序多的廉政风险易发点,该院采取压缩试剂利润空间、设置专职材料会计等有效措施防控,所有药品、耗材、设备、后勤物资帐物严格分开专人管理,目前,该院试剂耗占比已由35%降至28%。
健全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该院在规范医疗行为上下功夫,健全医德医风考评机制,实行医德医风考评“一票否决制”;启动制定新绩效考核方案,以医德医风表现和清廉医院建设为统揽,综合考虑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工作量、实际贡献进行评价,形成系统考评体系,与业务收入脱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2022年以来,该院医护人员共收到感谢锦旗24面,拒收红包39次。
实施“码”上监督,筑牢清廉“防火墙”。采取微信二维码、电话、信件、电子邮箱和意见箱等多种形式接受监督,实现投诉举报“码”上办理,打通了群众监督的“最后一米”。设立来访人员接待点,将廉洁购销的监督关口前移,第一时间接洽群众来访。
优化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走进市妇幼保健院,“向红包礼金说不”“向医药代表说不”等警示标识在该院走廊、办公室墙面上随处可见。该院将清廉底色与医疗行业元素相融合,设立清廉文化墙、“妇幼人、廉洁心”专栏、“清廉科室”活动展板,在医院各入口设立销售代表来访接待告知,充分展示出该院“清廉医院”建设活动的各项亮点与成效。
医疗服务品质既关系到患者的幸福感,也是推进清廉医院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院持续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完善门诊叫号等流程,推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并从增设急诊科、中医科、发热门诊,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拓宽服务范围和时长等关键问题入手,建立高效协调机制,着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同时,为优化就医环境,改善患者的服务体验,该院免费为就诊者提供陪诊服务、量血压测血糖、提供温水养生茶,为就诊的孕妇提供早餐,为就诊的儿童提供画册、糖果,院内车位全部提供给就医患者,优化各项便民服务设施。(来源华声新闻 通讯员 陈宁 李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