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
今年全国残疾预防日活动主题为
“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知识吧!
1、什么是残疾预防?
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
2、常见的致残原因
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
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
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
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
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
导致后天性残疾(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也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3、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通俗一点讲:第一级预防是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第二级预防是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第三级预防是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
4、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
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所谓抓“早”:
一是强调做好一级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是早期发现。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
三是早期干预。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5、有效预防残疾的途径?
一是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二是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理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三是努力减少伤害致残。照看好儿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购买正规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
四是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爱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