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间出汗”是被妈妈提问最多的问题之一。有些家长认为出汗是免疫力差或者缺钙,于是就自行补钙,甚至买了各种提高免疫力药物和“补品”给宝宝吃。
其实出汗这个问题,对于儿童来说几乎都是生理性的,而于家长则是一种无穷尽的自寻烦恼。
汗液是如何产生并排出的?
汗液是由汗腺吸取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中的水、无机盐、尿素等成分而形成,然后汗腺再通过汗腺管将汗液排出至皮肤表面就形成了我们的出汗现象。
我们的皮肤分为三层,最外面的是表皮层,中间的是真皮层,最下面的是皮下组织,而汗腺属于皮下组织。
当各种原因导致环境温度和体温升高时,位于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就会感受到刺激,然后指导汗腺将汗液排出,进而保持体温稳定。除此之外,汗液还能清理皮肤。
为什么把睡觉出汗和缺钙联系起来?
普通人习惯把睡觉出汗和缺钙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是国内医学生《儿科学》教材中,讲到的一句话“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恼、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
暂不说教材上这么描述是否科学,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想表达的意思是: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性佝偻病→神经兴奋性升高→多汗
所以,按照这个理论,多汗的原因并不是钙的缺乏,而是维生素D缺乏,而相比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出汗,维生素D缺乏也并不是最常见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教材的这种描述,导致了很多家长、甚至医生对于缺钙的理解错误。
其实,关于缺钙的问题,我们根本没必要过分担忧,因为对于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来说,食物来源的钙是充足的。目前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钙的来源是牛奶,大约100ml牛奶中含有100mg的钙,所以参照这个指标,只要给儿童补充充足的奶量即可。
所以,出汗这事儿与缺钙并无关系。
睡觉出汗的常见原因?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有很多原因导致睡觉出汗。
(1)宝宝新陈代谢快。
儿童期间生长发育快,呼吸心率较成人快,基础代谢率也自然高于成人,此外儿童活动量也比成人多,所以体温会较成人高些,而相比这些,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体温调节能力又没有那么完善,所以出汗的现象就会多些,特别是夜间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懈怠的状态,可能这种调节会更弱些,所以会有夜间满头大汗的表现也很常见。
(2)宝宝皮肤含水量高。
儿童皮下血管丰富,汗腺可以从皮下毛细血管网摄入充足的水分,同时神经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一旦环境温度升高,汗液就会大量产生。
(3)汗腺更丰富。
人体皮肤大约具有300万-500万个汗腺,从数量上来说儿童和成人的数量差距不大,但儿童的体表面积明显小于成人,所以相对而言,单位体表面积上的汗腺更多,这样也导致儿童出汗现象更明显。
(4)遗传因素。
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正常,仅表现出汗多,也要考虑一下有无家族史,比如爸爸妈妈是否也“特别爱出汗”。
总之,出汗是神经系统控制局部皮肤的表现,相比成人而言,儿童更容易被热、运动和情绪所影响到,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多数出汗都是生理性的,与缺钙甚至免疫力差并无关系,切勿盲目补充钙剂、提高免疫力药物。
过分补充非但无益,反而会给宝宝带来潜在的风险,轻者出现厌食、便秘、消化不良,重则出现脑发育落后、骨骼发育异常,甚至发育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