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30日讯(记者 段思琦)5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幼健康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介绍,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努力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顶层设计,巩固完善制度,优化配置资源,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妇幼健康各项目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儿童保健以及出生缺陷防治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工作进展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妇幼健康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始终秉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理念,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妇幼健康发展道路。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启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完善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等系列计划。不断完善妇幼健康制度建设。
二是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十年来,连续实施了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和基层产科、新生儿科医师和儿童保健人才培训项目,以妇幼保健机构、妇女儿童医院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32家,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达到54.2万人,床位数达到26万张。全国共有妇产医院793家,儿童医院151家,妇产科医师数达到37.3万人,儿科医师人数增长到20.6万人。同时,近年来,云上妇幼、智慧妇幼等创新模式不断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三是妇幼健康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营养改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项目,优先重点覆盖到所有原国家级贫困县。着力解决妇幼健康事业发展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地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十年来,西部与东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之比由2.1下降到1.5,农村和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之比由2.7下降到2.1。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
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介绍,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据悉,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包括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些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及中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的重要规划,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的、核心的评价指标。
中国网财经记者摄
会上,宋莉展示了我国十年来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图。她介绍,孕产妇死亡率2021年和2011年相比下降幅度已达到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21年和2011年相比,下降幅度已达到54%。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2021年和2011年相比,下降幅度已达到58%。
“现在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这些妇幼健康的核心指标已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现在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经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之一’。”宋莉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广大妇女儿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